X

大爱无疆铸师魂——我心中的人民教师

发布日期:2020-09-12 浏览次数:3345

一、我所理解的教师。

古往今来,人们给了教师各种各样的形象地比喻。如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这些比喻我却不以为然,其中隐含着误区,包含对职业的误解,甚至产生道德绑架等负面影响。

1.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光辉的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声,它蕴含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尊敬与颂扬,同时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朝“完人”的方向努力。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灵魂的教化,时时刻刻要维护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要顾及自身的生存利益,他们一向是贫寒的表率,而且必须是两袖清风方才称得上是师德典范。这是一种尴尬,也是现代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为了与“光辉”保持一致,多少教师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教师作为呕心沥血、心无旁骛、固守清贫的形象印在心中,无数为人师表者在这个教师这个崇高的身份下,耐得住寂寞,吃得起清苦,抵得住诱惑,固守着教书育人的天职。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来。

教育固然是崇高的事业,不可否认也是一些人谋生的手段。从事这一行业的教师和所有人一样,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俗人,他们需要工作,需要学习,也需要娱乐、休闲。生存才是第一要义。教师这个职业,不能只是高尚的精神食粮,而忽视物质上的相对优裕。如果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叫人安于清贫?实际上,教师没有精神不行,但仅有精神肯定不够。

2.有人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教师所遵循的法则,直到今天,人们一谈起教师,无不以此作为引证。其实,我们在宣扬这一说法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隐含在其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首先,教师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身披 “完人”的光环,社会期望值自当高于其他社会成员。因此教师中存在的个案问题,媒体、社会进行大肆声讨,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其次,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严重,道德教育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有一种舆论倾向却把主要责任算到承担“传道”重任的教师头上,由教育和教师来为社会道德滑坡买单。再次,既然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就把孩子的成长、教育、思想、甚至安全等等都一股脑地交给了教师。在无形之中家长就把自己的困难与烦恼转嫁给教师,逃避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现在的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他们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实在是难以支撑起“传道、授业、解惑”那种社会期望的重任。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就是绑架老师的唯心唯美的说辞。

3.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春蚕”。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长期以来,这种比喻几乎成了教师的“专利”,它刻画出教师工作的艰辛与奉献精神,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勤奋工作的座右铭,仍有不少领导以此来赞扬和要求教师。

诚然,现代教师依然需要弘扬奉献精神,但是,当我们在经意不经意地运用“蜡烛”、“春蚕”与教师作类比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喻之后被忽略的问题:过分强调“蜡烛”、“春蚕”精神使教师在价值取向上陷入困境。““蜡烛”与“春蚕”在树起可歌可泣的教师形象的同时,也使教师有了一个悲剧角色——燃烧、流泪、毁灭!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到“风烛残年”,再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通过奉献自己、牺牲自己、毁灭自己使学生获得发展,而社会却视之为教师的必然本分,这既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有悖于21世纪国际教育组织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及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这一比喻,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恐怕都是耳熟能详的。用园丁、工程师来比喻教师,在肯定了教师塑造学生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其本身就陷入了一定的误区。因为园丁、工程师的工作几乎按照其个人意志、审美观念对固定的动植物和无生命的物体进行复制,有大量人工的雕饰和造作的痕迹。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教育既是同一化的过程,更是个性化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将活生生的人类群体教成一个模式,而是让学生们学会思考,懂得思考。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工程师,实际上是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抹杀。

教师究竟是什么?根据我的理解和认知,我只能作这样的回答:

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教育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教师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社会成员中一群体而已。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只是普通、平常的人。希望全社会公正地看待教师这一职业,不要“神圣化”,也不要“妖魔化”,不要再用其他职业来比喻教师,那些华而不实的美丽光环最终将不可避免地演变为沉重的精神枷锁。教师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除父母之外,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影响的人。这才是真实的、鲜活的教师。

二、教师职业的内涵。

当今我们正处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教育改革是面向未来的创造性活动,它包括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扬弃,对已有的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现状的改造。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着理念先进、思想高尚、品格隽秀、知识渊博、技巧精湛、作风踏实的的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应该是一名多面手,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素养。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的角度,列出一些标准。这里无所谓对与错,只存在全不全、准不准确的问题。我从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个人从事教育生涯的感受,认为我心目中的人民教师,应当具有五多五少:

(一)多一点情怀,少一点低俗。

什么叫情怀?“情”是崇高的感情,“怀”是广阔的胸怀,两者统一就是情怀。做人有情怀,做合格的教师更是有相应的情怀。什么是教师的情怀,我的理解是:

1.树立崇高境界,淡泊个人名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红尘岁月,白云苍狗。在流淌的岁月里,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这样平淡无奇。从工作的路径来说,整天都是围绕着家、办公室、教室,三点一线,从接触的人来说,整天都是与相同的面孔打交道;从工作的效果来说,教育效益滞后,教师的教书育人不像其他行业的工作能够有明显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要获取报酬,首先就要付出。平淡无奇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始终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面对自己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在清静之中履行自己的工作,在平凡之中培养不平凡人才,建设不平凡的而伟大的事业。环顾人类历史的广袤原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代代承传,成就了西方文化史上的丰碑;孔老夫子杏林树旗,广揽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也谱就了东方教育史上的动人佳话。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让我们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浮嚣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自古以来,“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哪怕家财万贯,富贵逼人,也只是一个蝇营狗苟之陡、追名逐利之辈;哪怕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成不了真正的合格教师。

2.对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说人生有三乐,最后一条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历史上所有教师的理想,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怀,这是当时历史条件和环境使然。时代发展到今天,应当实现教育理想和情怀上的时代超越:愿天下子女都成才。实事求是说,不是每一个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感觉,但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不允许我们放弃每一个学生。我们调整一下心态,象父母对待子女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感觉就大不一样。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段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之重大。不求个个成才,唯求个个成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也是乐在其中,不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吗?

3.尊重学生,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教学相长关系。我们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方式,敬业爱岗,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虚心倾听学生意见,认真改进教学工作。对学生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我们基础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呵护备至的慈母,也是谆谆善诱的严父;既是和谐可亲、平易近人的朋友,也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榜样。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我们应当具有这种高尚的情怀。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一个热情和蔼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所以做为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尤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谈举止,服装穿着,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要不做。用良好的习惯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品为基础,来展示教师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心正、学高,才能为范;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人的情怀同他的思想境界是紧密相关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在实际生活中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怀。天降雨露,地育万物,育人固然离不开阳光雨露,但没有教师“厚德载物”的育人情怀,也不能成功的。

(二)多一点规范,少一点随意。

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有一本书,书名叫《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对教师习惯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研究。读来真是受益匪浅,让我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习惯,而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也在于他们的习惯。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奠基石。

首先,我们要遵守规章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园。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维护工作的正常秩序。从狭窄思维出发,可以认为规章制度是管理、约束职工的,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必要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员工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制度管理是底线,底线不能突破。做人、工作都应有原则,为了学生、为了报酬、为了人格、为了尊严,不能突破原则,要自我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其次,要提高文化品位。有人曾形象地说 “文化是滋养心灵的土壤”。教师要有书生气、要有文化品位,远离庸俗,以文化习惯创设正气向上的氛围。上下同欲,方能保障优势所在。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在一所成功的学校,必然一个共同特征是,形成并保持学校教职工团队化,即拥有共同理想志向、相近相似的人格品质、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灵活快速的贯彻执行、共同学习成长,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每一位教师应该抓住学校搭建平台的机会,打造自己,适应改革的形势,形成教师共同体,个人的价值要附在集体价值之上,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的就是人的价值,形成共同的目标,信守文化,用尊严和幸福完成本职工作。

再次,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然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著名教育家冰心说过:“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让单薄的个体变得丰满,让简单的思维变得丰富,让喧嚣的世界返璞归真,一切归于安静和平和。读书,可以抒发纠结缠绕的情绪,可以拨开犹豫彷徨的迷雾,可以培育纯真高尚的情操,可以塑造乐观向上的心态,心胸因此而更加豁达,境界因此而不断攀高……;“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虚怀若谷,善于学习,不仅向书本学习,向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还要向实际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有求知若渴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从不自视高明。每个人都有其优点、长处和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师读书不只是丰富知识,而是拥有更强的能力,帮助教师发展自己。

(三)多一点进取,少一点应付。

1.树立自我更新的意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学生与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期望值更高,做为教师更需要自我更新,不断地提高自己。一个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师应该是有追求的教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教师。因为不能自我更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就成了落伍者。试想,一个做工作是应付的、被动的,没有更新,就没有提高,更没有超越,也没有特色,这样的教师充其量称之为教书匠,不可能是合格的、称职的教师。

2.在合作中完成自我更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个团队中,谁也离不开集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转嫁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每个团队都会凝聚所有人的智慧,使每一个人都充满激情,自主与合作完美结合,彼此感染,彼此促进,共同发展。今天,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携手共进开创美好的生活。

2.在学习中完成自我更新。学习是自我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知识爆炸、信息递增的今天,在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欲面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积累,随时更新储备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不断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肩挑起培育面向21世纪合格人才的历史重担。全国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蕴。 

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平淡的,但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不可缺失的,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的目标。教师职业虽然是一种平凡的,不会有惊涛骇浪的大事,但教育是由细节组成,平凡的职业却有着不平凡的使命,那就是培养人的重任。教师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创造中造就学生的发展,完成自己的生命价值。

(四)多一点智慧,少一点平庸。

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教师的智慧是靠积累而成,平时你所任学科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你心中都应该有数,夯实积累是智慧的基础。智慧型的教师不应无缘无故地浪费学生的时间,更不应不准备就匆忙地去上课,智慧型的教师应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智慧型的教师是热爱学生的,具备临场的机智,因为“教学就是即席创作”,需要控制力、反应力,智慧型的教师有一定的悟性,他能机智地创造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围着教师转,精神集中并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智慧型的教师能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甚至叫学生终生难忘;智慧型的教师能不牺牲学生,就能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其次,智慧就要体现与众不同。在当今市场经济下,一切事物都会增值,保值或贬值。实际上,在教师市场逐渐过剩的情况下,要想保住生存的资格,就得让自己增值,至少得保值,不能贬值。但要想增值,就得与众不同。怎么让自己与众不同?答案就是坚决“远离平庸”。“你可以默默无闻地工作,但你不能让自己平庸。要想使自己远离平庸,我们必须看清时势。学会融入时代,顺应历史潮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什么地方、我是什么人、我来这里干什么的这三个简单而细嚼起来又不简单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顺应学校特点,了解学校发展方向,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个人特长与优势,把握和创造机遇,实现价值最大化。

再次,要使自己拥有智慧,必须积极参加培训、教研及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有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就应当引领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拥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同时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通过教研活动,使自己拥有智慧,使个人理想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个人需求与学校需求相结合,拥有为集体、为学校共同目标而忘我工作的团队精神和“崇尚一流,成就一流”的共同信念,创造教师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一定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他一定会做好日常每一天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常规工作的质量。

(五)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都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教师的崇高的劳动在于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正象歌里所唱,在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在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一样付出如此的多。用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时,当时正在上课的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返回教室。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将高二一班的4名学生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地动山摇,房子塌陷了,他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这就是谭千秋,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像谭千秋的这样的教师在共和国千万名教师队伍中也有许许多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优秀教师的写照,只有具有这种精神的教师,才懂得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才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三、大爱无私铸师魂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觉走过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讲台上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走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奉献与清贫。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居安思危,心态归零。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鞠躬尽瘁,大爱无疆铸师魂。从教人生我有爱有泪但无怨无悔。

“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片片红”。过去你获得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抛弃过去,重新开始,现在向前!只要当我们守住教育这份职业的道德底线,盯着远方的目标,但问耕耘,勇往直前,坚守一方净土,为爱谱写师魂。纵然两袖清风,纵然默默无闻,但青春无悔,奉献无悔。用自己的双手,擎起希望的火炬,让爱在奉献中闪光! 著名作家冰心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值得我们认真回味与深思。

正值全国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愿以此文与各位同仁共勉。

(作者   张庚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