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9月3日,我们一起纪念

发布日期:2020-09-05 浏览次数:3504

时光流逝,有些日子,我们注定无法忘记。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也是全世热爱和平的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受损最重、牺牲最多的战争。回顾75年前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透过历史的尘烟,只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殊死搏斗、不屈抗争,才知道胜利的得来是多么不易。

日本按照“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国策,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通过一系列局部事变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中国军民始终不屈不挠,坚持血战到底。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家弃子,前赴后继,舍身卫国,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长城隘口,二十九军挥舞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雄姿;黄浦江畔,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壮举;江阴城下,舰船自沉江心阻敌的悲壮;焦土抗战的决心,以空间换时间的决然;血战台儿庄,武汉保卫战,四战长沙城-----一曲气壮山河的民族悲歌永载史册。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发挥游击战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首战平型关,打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黄土岭设伏,击毙日寇中将,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太行山上,青纱帐里,芦苇荡中,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零敲碎打,坚壁清野,陷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山川含泪,日月同悲。抗日战争14年期间,中国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800余万劳工被强掳,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终于使侵略者低下了头颅,放下了屠刀。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军“密苏里号”军舰,签署了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右)在南京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消息传来,举国沸腾。1945年9月3日,重庆街头,万人空巷,人们涌上街头、舞起巨龙,欢呼声、锣鼓声甚至洋瓷盆的敲打声,唱歌声、鞭炮声,不绝于耳。9月5日下午,延安各界两万多人在南门外广场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从1946年起,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的日本战犯进行了正义审判,中国军事法庭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和其他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进行了严惩。捡阅当年一张张受害者出庭控诉、侵略者低头认罪的照片,时刻都在提醒世人:这场浩劫我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为8月15日,1951年改定为9月3日。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致敬和纪念,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牺牲。

75年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中国已不再任人欺凌,沉睡的雄狮已然觉醒。

75年风雨兼程,山河重振,中华民族已强势崛起,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面前未来。75年前的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患上了历史健忘症和选择性失忆症,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强购钓鱼岛,支持“台独‘,修改和平宪法,军国主义复活,践踏国际秩序,破坏国际互信。在国际上借助美国“重返亚太”,实行“逢中必反”,处处对立,处心积虑地参与、打造反华包围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切不得不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有所警惕和防范。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经历过苦难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可贵。当今世界风诡云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上血的教训;止戈为武,以战止战,建立强大的国防,才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看纪念胜利日阅兵式上,我人民军队英姿飒爽,气势磅礴,洪流滚滚,锐不可当,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国威,军威。正告世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今天,我们致敬先辈,致敬那群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致敬今日在风雨中昂首向前的中国,更提醒你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图/文   文宣中心)





返回顶部